自驾西行第十二站|云南元阳
卷子
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元阳梯田,上一次是秋天,稻谷已经收割,只剩下金黄色的稻茬子,在夕阳里泛着保守而局促的光,没有了挺拔的腰杆,骄傲不起来。
这次仍然不是元阳的最好季节,放水季已过,彩色梯田的梦想恐怕也难获得。
我们的游览顺序是:哈尼梯田博物馆-坝达-老虎嘴(看落日)-多依树(入住,看日出)-阿者科。
路上经过很多很梦幻的隧道。
博物馆翻拍的灌水季梯田。
博物馆出来便是哈尼小镇,坐在上次坐过的位置上再拍一张,算是复习时光。
午后到达坝达,这里还是一如既往地壮观、大气。
坝达梯田的气势是几个梯田中最磅礴的。站在坝达观景台可以看到包括箐口、全福庄、麻粟寨、主鲁等连片14000多亩的梯田。
面积大、线条美、立体感强、色彩丰富,让这里成为一个巨幅的大地雕塑。
山岭相连,交错贯通,从海拔800米延伸到2000多米,3500多层梯级,上万亩梯田,宛若天梯。
坝达最好的时辰是黄昏日落,被称为“千万颗太阳散落的地方”。
我们中午时分到达,决定黄昏时再来。
我们客栈在多依树,办完入住去胜村觅食。胜村极其原生态,街道逼仄,行车艰难,美食难寻。
不过这个彝族饭庄的包浆豆腐很好吃。
返回客栈休息后,我们在坝达和老虎嘴之间产生了犹豫。
老虎嘴名气也很大,是元阳三大梯田之一,号称“彩色梯田”。问题是它也以日落为看点,因为远,上次就被舍弃过,——老虎嘴离多依树有18公里山路。
为填补空白,我们放弃了坝达,驱车往老虎嘴,在扭曲的山道上想象着梯田日落。
然而,它让我们失望了。
规模小不说,还完全没有水。
山顶上的村庄,凌驾在梯田之上。
完全没有水,但绿色的梯田也自有几分风韵。
返程山路上白雾缭绕,也绕出了几分仙仙的味道。
第二天天不亮就起床,去等候多依树六点多的日出。
云雾里的多依树村。
云雾弥漫在梯田和山路上,村寨在云雾中若隐若现,就像上次我来时一样,虚无飘渺,迷蒙一片。
云雾罩住梯田,罩住我们,罩住整个世界。
恍恍惚惚中按下快门,我们与云雾融为一体。
没有等到日出,等来了一场细雨。
阿者科才是我们此次元阳行的高潮。
多依树的绵绵细雨到阿者科换成了瓢泼大雨,然后雨过天晴。
这里是世居的哈尼族村,建村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,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。阿者科还曾出现在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考卷中。
它有保存完好的“森林-村寨-梯田-水系”四素同构的循环生态系统,有独特的哈尼族传统民居聚落空间“蘑菇房”,有悠久的哈尼族传统文化底蕴,更有哈尼梯田。
我们进村时,大雾笼罩,阿者科如在仙境中,百年古道湿滑不堪。
然后雾开了,雨又来了。
再然后,村庄与梯田都开始慢慢清晰起来,朗润起来。
再再然后,阳光奇迹般地洒在梯田上,水田中。赶牛耕地的哈尼大哥与负重拾级的哈尼奶奶,像从水墨中走来,又像从远古走来。
上次看了稻子脱粒,喝了蘑菇房咖啡,在农耕与文艺间切换。这次把所有时间都给了梯田。这是一路上距离梯田最近的一次,甚至可以下到田埂,触摸田地。
这种哈尼族传统村落原生态文化,在新打造的哈尼小镇,很难感受到。
奔走在田埂的快乐,淋雨躲雨的快乐,赶牛撵鸭的快乐……阿者科流淌着乡韵,寄托了乡愁。
这个火塘咖啡就是我们上次喝咖啡的地方,这次关门了。
回望梯田里的阿者科。
从坝达梯田的“大气”,老虎嘴梯田的“名气”,多依树梯田的“秀气”,到阿者科的仙气;从日光熹微、细雨蒙蒙,到大雾笼罩、大雨滂沱,再到阳光明媚、和风阵阵,几乎包场的节奏,让一切都变成了刚刚好。
二刷元阳,梦幻犹在。
离开熟悉的元阳,下一站,我们要去陌生的绿春了。
链接:2020年“十一”去滇东南掠色(下):元阳才是金秋的主打
同行者:小飞、跑跑、Tiger
-相关文章-
自驾西行第一站|广东茂名:午歇在故乡的怀抱,转转油田墟露天矿
自驾西行第三站|广西东兴:边海小城,国门东兴,G219的终点和G228的起点
欢迎关注与分享
喜欢就点右下方星号“在看”哦